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0219
中文引用格式: 劉新華,尚俊娜,施滸立. 基于GNSS-RTK技術的雙層滑坡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子技術應用,2020,46(11):1-7.
英文引用格式: Liu Xinhua,Shang Junna,Shi Huli.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ouble-layer landslid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GNSS-RTK technology[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0,46(11):1-7.
0 引言
近年來,滑坡等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呈增長趨勢,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據統計,世界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平均每年約有1 500億美元,近80年來死于地質災害的人數已經超過1 000萬。因此對于滑坡監測的研究近年來在不斷深入開展。文獻[1]中針對三峽庫區的滑坡問題,基于3S技術和地面變形監測臺網建立了三峽庫區滑坡監測系統,并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空間技術獲得滑坡形變區域分布狀況,但由于在測量中直接使用基準點不方便或不合理,引入了工作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統的復雜度。文獻[2]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進行滑坡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復雜滑坡分析模型和技術,給出了表現預測結果的直觀的可視化的手段,但由于模型的通用性不強,不同的人預測結果具有很大差異,從而導致普適性不高。文獻[3]提出了基于遠距離無線電(Long Range Radio,LoRa)和通用無線分組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滑坡監測數據傳輸系統,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運行穩定,誤碼率低,適用于滑坡監測中的數據傳輸。
滑坡監測系統的研究多是對傳輸方式和監測方式的改進,對于監測系統模型的優化還很欠缺,因此在傳統的滑坡監測系統模型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al-time Kinematic,GNSS-RTK)的雙層滑坡監測系統模型,并根據該模型數據量大、傳輸實時性強的特點,在滑坡監測區域內采用LoRa無線傳輸,通過通用移動通信技術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術實現與后臺服務器的快速交互。傳統的滑坡監測系統是由基站、觀測站和服務器三部分組成,新型雙層滑坡監測系統從觀測站入手改進,將觀測站這個“點”外擴為觀測站微區域系統這個“面”,可實現由“點”的監測擴大到“面”區域的監測。雙層滑坡系統還使監測性能更加穩定,可解決傳統監測系統基站和觀測站同時偏移的漏警問題。
本文詳細內容請下載:http://m.viuna.cn/resource/share/2000003038
作者信息:
劉新華1,尚俊娜1,施滸立2
(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2.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1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