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消息稱華為今年繼續拿出500多億元的公司利潤來給員工們分紅。許多人不理解,華為都這么困難了,為什么任正非還是要當“散財老板”?華為把公司利潤撒給員工到底圖什么?
關于這些問題,現在答案已經出來了。
在2月11日的《新聞聯播》中,央視主播宣布了一個好消息: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連續第三年位居申請量排行榜首位。
《新聞聯播》還特別強調,華為2021年以6952件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榜首。
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數據顯示,華為以6952件已公布PCT申請成為2021年的最大申請人。華為已連續五年位居申請人榜首。
據悉,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包括華為、OPPO、京東方、中興通訊(30.060, -0.26, -0.86%)、vivo、大疆、騰訊、小米等。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緊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59570件申請,+1.9%)、日本(50260件申請,-0.6%)、韓國(20678件申請,+3.2%)和德國(17322件申請,-6.4%)。從公司來看,華為以6952件已公布PCT申請成為2021年的最大申請人。緊隨其后的是高通公司(3931件)、三星電子(3041件)、LG電子(2885件)和三菱(2673件)。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消息稱,2021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再次蟬聯全球第一,華為連續五年位居申請人榜首。
據了解,華為早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1999年申請第一件美國專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專利申請排名第一。2021年3月,華為在《華為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中稱,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族(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20年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約10.5萬名。據悉,2021年華為預計在各領域的研發投入超過1300億元。除了華為之外,還有一些中國企業進入榜單。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消息稱,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較2020年增加1家。其中,OPPO(2208件)和京東方(1980件)分列第6、7位。
據了解,這也是OPPO連續第三年位列中國企業第二。OPPO方面表示,OPPO知識產權在全球有成熟的布局,在40多個國家及區域布局專利。截至2021年12月31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75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34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68000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占比90%。其余10家進入前50位的企業分別是平安科技(第11位、+6位)、中興通訊(第13位、+3位)、vivo(第16位、+7位)、深圳大疆(第20位、+1位)、深圳瑞聲聲學科技(第29位,+58位)、武漢華星光電(第32位、-8位)、深圳華星光電(第33位、-9位)、騰訊(第42位,+11位)、字節跳動(第46位、-14位)、小米(第48位,+8位)。
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創新主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響,推動PCT國際專利申請總量逆勢增長。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連續第三年位居申請量排行榜首位。申請量排名前5的國家為中國、美國(5.96萬件,+1.9%)、日本(5.03萬件,-0.6%)、韓國(2.07萬件,+3.2%)和德國(1.73萬件,-6.4%)。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較2020年增加1家。其中,華為以6952件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榜首,而排名增速最快的企業是全球排名第29位、中國排名第8位的深圳瑞聲聲學科技公司。該公司在全球的排名中相比去年提升了58位,同時也是申請量排名第一的中國精密制造類企業。
據悉,深圳瑞聲聲學科技隸屬于瑞聲科技集團(AAC)。瑞聲科技(02018)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微型聲學、觸覺反饋、MEMS麥克風三大領域被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與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等全球前6大手機品牌均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瑞聲科技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超14000件,覆蓋微型聲學、精密光學、電磁傳動、射頻、MEMS和精密結構件等多個板塊。
除了華為以外,OPPO、京東方、中興通訊、vivo、大疆、騰訊等中國企業也位居榜單前五十名,這表明中國企業對技術研發愈發重視。
許多人并不清楚PCT國際專利的含義,其實PCT是《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簡稱,是在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國際性條約。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就同一發明創造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時,減少申請人和各個專利局的重復勞動。
華為為什么能夠連續5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第一名?這其中的關鍵是華為管理層相信員工比金錢更有價值,尤其是在當下的困難時期,華為更堅信“財散人聚”的說法。
華為的技術專利來自于誰?毫無疑問是華為的員工們。
華為2021年銷售收入是6000多億元,相比2020年同比下降28.9%,但即便如此,6000多億的收入分攤到12萬正式員工的頭上也是500萬。換句話說,每個華為員工的年產值大概是500萬。
人均500萬的年產值是什么概念呢?據筆者了解,一家世界前五的某國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一年的收入在10億元左右,600名員工,每名員工平均年產值只有160萬元,遠低于華為。
這意味著,華為員工普遍能力都很強,工作效率高,全中國很難找到第二家人均產值如此高的制造業公司。
前不久,有消息稱華為今年繼續拿出500多億元的公司利潤來給員工們分紅。許多人不理解,華為都這么困難了,為什么任正非還是要當“散財老板”?華為把公司利潤撒給員工到底圖什么?
關于這些問題,現在答案已經出來了。
在2月11日的《新聞聯播》中,央視主播宣布了一個好消息: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連續第三年位居申請量排行榜首位。
《新聞聯播》還特別強調,華為2021年以6952件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榜首。
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數據顯示,華為以6952件已公布PCT申請成為2021年的最大申請人。華為已連續五年位居申請人榜首。
據悉,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包括華為、OPPO、京東方、中興通訊(30.060, -0.26, -0.86%)、vivo、大疆、騰訊、小米等。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同比增長0.9%。緊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59570件申請,+1.9%)、日本(50260件申請,-0.6%)、韓國(20678件申請,+3.2%)和德國(17322件申請,-6.4%)。從公司來看,華為以6952件已公布PCT申請成為2021年的最大申請人。緊隨其后的是高通公司(3931件)、三星電子(3041件)、LG電子(2885件)和三菱(2673件)。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消息稱,2021年我國PCT國際專利申請再次蟬聯全球第一,華為連續五年位居申請人榜首。
據了解,華為早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1999年申請第一件美國專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專利申請排名第一。2021年3月,華為在《華為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中稱,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族(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20年華為從事研發的人員約10.5萬名。據悉,2021年華為預計在各領域的研發投入超過1300億元。除了華為之外,還有一些中國企業進入榜單。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消息稱,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較2020年增加1家。其中,OPPO(2208件)和京東方(1980件)分列第6、7位。
據了解,這也是OPPO連續第三年位列中國企業第二。OPPO方面表示,OPPO知識產權在全球有成熟的布局,在40多個國家及區域布局專利。截至2021年12月31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75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34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68000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占比90%。其余10家進入前50位的企業分別是平安科技(第11位、+6位)、中興通訊(第13位、+3位)、vivo(第16位、+7位)、深圳大疆(第20位、+1位)、深圳瑞聲聲學科技(第29位,+58位)、武漢華星光電(第32位、-8位)、深圳華星光電(第33位、-9位)、騰訊(第42位,+11位)、字節跳動(第46位、-14位)、小米(第48位,+8位)。
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創新主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響,推動PCT國際專利申請總量逆勢增長。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連續第三年位居申請量排行榜首位。申請量排名前5的國家為中國、美國(5.96萬件,+1.9%)、日本(5.03萬件,-0.6%)、韓國(2.07萬件,+3.2%)和德國(1.73萬件,-6.4%)。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較2020年增加1家。其中,華為以6952件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榜首,而排名增速最快的企業是全球排名第29位、中國排名第8位的深圳瑞聲聲學科技公司。該公司在全球的排名中相比去年提升了58位,同時也是申請量排名第一的中國精密制造類企業。
據悉,深圳瑞聲聲學科技隸屬于瑞聲科技集團(AAC)。瑞聲科技(02018)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微型聲學、觸覺反饋、MEMS麥克風三大領域被工信部認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與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等全球前6大手機品牌均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瑞聲科技全球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超14000件,覆蓋微型聲學、精密光學、電磁傳動、射頻、MEMS和精密結構件等多個板塊。
除了華為以外,OPPO、京東方、中興通訊、vivo、大疆、騰訊等中國企業也位居榜單前五十名,這表明中國企業對技術研發愈發重視。
許多人并不清楚PCT國際專利的含義,其實PCT是《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簡稱,是在專利領域進行合作的國際性條約。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就同一發明創造向多個國家申請專利時,減少申請人和各個專利局的重復勞動。
華為為什么能夠連續5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第一名?這其中的關鍵是華為管理層相信員工比金錢更有價值,尤其是在當下的困難時期,華為更堅信“財散人聚”的說法。
華為的技術專利來自于誰?毫無疑問是華為的員工們。
華為2021年銷售收入是6000多億元,相比2020年同比下降28.9%,但即便如此,6000多億的收入分攤到12萬正式員工的頭上也是500萬。換句話說,每個華為員工的年產值大概是500萬。
人均500萬的年產值是什么概念呢?據筆者了解,一家世界前五的某國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一年的收入在10億元左右,600名員工,每名員工平均年產值只有160萬元,遠低于華為。
這意味著,華為員工普遍能力都很強,工作效率高,全中國很難找到第二家人均產值如此高的制造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