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一年,我們有很多見證歷史的時刻。汽車行業是整體受負面影響比較大的行業,車市從2018年開始下行,到2021年止跌回升后,又一次面臨重大的考驗。但是每一朵烏云都有金邊,中國車市的金邊就是新能源。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克服疫情多點散發等重重困難,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有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滲透率為21.6%。而提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相關的話題總是與之相伴。中國汽車行業整體市場深度指數(即先進技術配置的整體滲透率)提升顯著,功能表現指數有所下降;品牌陣營之間智能化表現接近,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技術進步,給汽車產業帶來了百年未有之變革機遇。自主品牌抓住了這次產業大變革的有利時機,深入發展新能源汽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建信信托將繼續做大做實設立的“智能汽車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以及汽車后市場等汽車產業鏈成長期及成熟期的項目投資,推進產業提質增效。
未來科學城將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智能設施、智慧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初步構建起“車、路、云、網、圖”全產業生態體系,智能新能源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建成西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企業的每一項重大投資,與產業背景密不可分。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
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以中試基地、科創中心等為載體,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實現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集聚的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生態經濟。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投入、政府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協助,汽車產業作為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電動化和智能化是這一輪汽車產業升級的主要方向,對于智能駕駛未來發展的趨勢,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長梁鋒華表示,如今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已從傳統的交通工具向智能交互的大前端和多功能載體轉變,這必將推動新賽道、新汽車產品形態重塑。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上游行業,有感知系統制造業,包含攝像頭制造業、雷達制造業和高精地圖與定位系統設計行業等;有控制系統制造業,包含有算法設計行業、芯片制造業和操作系統供應業等;有通訊系統制造業,包含有電子電器架構制造業和云平臺設計行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下,汽車產業鏈的核心將變為智能化、網聯化等核心技術的供應商,而傳統主機廠或第三方專業代工廠將依賴于技術服務商,另外才是發動機系統、變速器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車身附件、汽車電子等傳統零部件供應商。
未來10年,中國將迎來智能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國產自主品牌將逐步替代外資品牌。國內首個實現線控底盤制動系統技術和量產突破的本土企業,在產品前瞻性定義、研發和市場邏輯方面,思考的是汽車行業未來需要什么,而不是簡單地跟隨和復制。
在智能網聯化、新能源化所催生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機遇下,西部(重慶)科學城要把握住這一輪戰略風口,就需要培育支撐智造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業態、新生態和新動能,學習借鑒全國各地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典型經驗,圍繞把新能源汽車打造為支柱產業目標,突出大數據智能化引領,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轉型升級。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