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價值、合理利潤,使公司健康成長。”
——華為創始人
全球氣候變化得更為極端,大廠們也是如此。他們大多都選擇收縮戰線、降本增效來應對短暫的“寒冬”。
8月23日消息,華為內部論壇刊登了一篇關于《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
文件中,任總對接下來華為要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保持謹慎,他說:“我們對未來過于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有質量地活下來,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
前不久,8月12日,華為在官網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期內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5.0%。以此計算,華為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50.8億元人民幣。對比2021年數據,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了5.9%,凈利潤率下滑4.8個百分點。
華為這兩年發展如何?各項業務發展得怎么樣?對于公司領導者有哪些參考?
華為活得還不錯
從華為《2021年年報》來看,他的利潤比這個地球上絕大多數企業都要好。
公司2021年的財報顯示,銷售收入從2020年的8913億暴跌至6368億,降幅為28.6%。正常企業通常在疫情下都是增收不增利,努力穩住規模,而 華為的規模下降了,凈利潤卻暴增了75.9%,從646億增至1137億。
早就提出的降本增效,華為在去年似乎就已經完成了。那華為為何依然這么謹慎呢?
進入美國實體清單后,華為依賴的全球供應鏈系統頻頻受到挑戰。自2020年至今,華為一直將“活下來”作為首要目標。
“2021年,我們活了下來,但我們面臨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2022年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這是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說的話。
此外,華為看似靚麗的2021年凈利潤,有高達574億元利潤來自于“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凈收益",主要就是出售"榮耀"及"超聚變”(x86)兩家公司的利潤。
而從公司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看,上半年實現營收3016億元,同比下降6%,降幅同比收窄近四分之三;凈利率5.0%,相較去年同期的9.8%有所下滑。
拆分三大業務分析:
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27億元,同比增長4%;
企業業務收入為547億元,同比增長28%;
終端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同比下降25%。
從三大業務來看,終端手機業務因遭遇供應鏈挑戰,市場份額下滑明顯。
Omdia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分別為560萬部和640萬部,華為手機在全球的市場排名已滑落至前五之外的“others”。上半年,終端業務對華為的收入貢獻也由此前的超過50%降至33%。
但,任總本就是一個未雨綢繆的人,用悲觀的預期努力生存,拼命獲得樂觀的未來。
在內部文檔中表示,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從過去恐慌性地自救改為有質量地自救,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全線收縮和關閉邊緣業務,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此后,華為如何活下去?
或許當下是未來幾年中最好的一年。
對于如何應對,華為選擇斷臂求生,聚焦主業,活下去。
為了在困難時期“活下來”,此前華為曾一度出售華為電氣、華為海洋、x86服務器及榮耀手機等資產,從而實現輕裝上陣。
而現在,華為強調,2023年的預算要保持合理節奏,收縮或關閉未來幾年內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同時調整市場結構,哪里有錢就去哪里賺一點,聚焦市場價值客戶,徹底放棄一部分國家或市場。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2021年報中表示:過去數年,我們堅持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持續深耕,堅持創新。
其中:1代表手機;8代表平板電腦、PC、VR設備、可穿戴設備、智慧屏、智慧音頻、智能音箱、車機;N代表泛IoT設備。
但從2021年報中看,消費者業務(終端業務)收入幾乎砍半。
在這個“寒冬”,全球消費能力會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巨頭們不太好過,落到每個普通人身上,就是失業、降薪...自然降低了購機、換機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對華為而言無論是供應鏈還是市場都有壓力。
任總表示,華為的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標。具體到可能的發展業務上,任正非表示:
華為軍團是建基礎信息平臺,??更好地賣ICT(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賣底座不是做生態,終端是未來華為崛起突破的基礎,但不能盲目;
華為云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產業互聯網的道路;??
數字能源業務在戰略機會窗上加大投入,創造更大價值,收縮機關,加強作戰隊伍;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能鋪開一個完整戰線,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研發要走模塊化的道路,??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爭力,剩余部分可以與別人連接。
由上或許可以推測出,ICT基礎設施是華為的核心業務,云計算次之,其余可能就會比較危險。
不過,他同時表示,如果出現了一些機會窗,華為要擴大戰略預備隊和干部專家戰略資源池,組成突擊隊去機會窗突擊。
公司領導人們怎么辦?
不僅是華為,這兩年,全球經濟都不那么景氣。
今年5月,紅杉在題為“適應與忍耐(Adapting to Endure)”的52頁幻燈片中,將當前動蕩的金融市場、通貨膨脹和地緣政治沖突,一并列為不確定性和變化的關鍵因素。
紅杉告訴創始人們,不要指望經濟會像疫情開始后那樣迅速反彈,因為“推動經濟復蘇的貨幣和財政工具已經被耗盡”。
同時,紅杉也建議創始人迅速采取行動,以延長生命周期并全面檢查業務是否存在超額成本。“不要將‘削減估值’視為負面因素,這是一種節省現金和快速發展的方式,它能幫你跑得更遠。”
無論如何,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將為許多人帶來挑戰和機遇。環境在不斷變化,但我們要轉變思維方式、努力去適應變化。
從中長期來看,有規律、持久的增長總是會得到回報,這些有意義的價值,也會讓我們自己本身升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不僅活下來,而且活得很好的公司,無一不具備以下“生存技能”:
面對現實、適應快
手握現金,讓公司能順利周轉半年甚至更久
小步快跑,多嘗試,但一旦不成功,果斷放棄
將危機視為機會,努力打好一手爛牌
對于公司的領導人來說,紅杉之后的三篇報告分別從三個角度具體拆解,基本上可以概括為:重視現金流、延長生命周期、重視領導和溝通。
詳細內容可以看看今日推文的第二條《紅杉資本教你如何應對寒冬》。
對于個人,盡力保證家庭有穩健的現金流,不斷學習,增長技能才是硬道理。
四季輪回,秋收冬藏。報告醬相信我們終將會戰勝困難,哪怕是寒冬,春天也就在不遠處。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