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已通知亞洲三大芯片制造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可以維持目前在中國的業務,盡管重大技術升級將很困難。
一年前,拜登政府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實施了重大限制,旨在遏制北京在先進技術方面的進步。這一舉措尤其令存儲芯片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以及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臺積電感到震驚。
這三家公司是少數在中國擁有大規模生產基地的外國芯片制造商之一。這些公司擔心,給他們在那里的業務設置重大障礙會損害他們的利潤并擾亂科技供應鏈。
拜登政府于2022年10月向這三家公司授予一年的豁免權。但擔憂依然存在,甚至提出,如果在中國繼續運營變得太困難,從長遠來看可能會遷出中國。
周一,韓國政府表示,和 SK 海力士被指定為“經過驗證的最終用戶”,這將允許他們為其現有的中國工廠進口美國芯片制造設備,而無需單獨尋求美國批準。韓國總統辦公室在公告中表示,這一指定沒有結束日期。
據知情人士透露,兩國已就一份預先批準的芯片制造設備清單達成一致,這將使三星和 SK 海力士能夠維持其在中國的工廠,并對當前的生產技術進行小幅升級。
臺積電預計將獲得與去年一樣的另一項為期一年的豁免。華盛頓方面已告訴該公司,只要不進行重大技術升級,它就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維持在中國的業務。
目前尚不清楚臺積電是否會被指定為經過驗證的最終用戶,或者三星和 SK 海力士是否會獲得單獨的一年豁免。與韓國不同,臺灣尚未對此事公開發表評論。
負責實施出口限制和經過驗證的最終用戶計劃的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拒絕發表評論。拜登政府此舉曾受到芯片行業的廣泛預期。
SK海力士表示,美國的決定將有助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三星表示,其中國芯片業務的不確定性已顯著消除。臺積電發言人拒絕置評。
證券公司里昂證券 (CLSA) 預計,自 2010 年以來,三星和 SK 海力士已向其位于中國的芯片制造工廠總共投資了約 55 萬億韓元(約合 407 億美元)。
對于韓國企業來說,其在中國生產的長期前景仍然存在疑問。一種存儲器生產的進一步進步將需要的機器(EUV光刻機)被禁止進入中國。國營智庫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延元浩 (Yeon Won-ho) 表示,三星和 SK 海力士還必須警惕產能擴張,這可能違反美國旨在限制對華投資的補貼條款。
研究經濟安全的延說:“最新措施消除了韓國芯片制造商的短期不確定性,因為他們將能夠繼續目前在中國的業務。” “但并非所有影響[在中國]韓國企業的限制都已得到解決。”
芯片市場TrendForce駐香港分析師Avril Wu表示,鑒于內存市場長期低迷導致財務緊張,三星和SK海力士目前并不急需擴大在中國的產量。
周三,三星預測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將比去年同期下降約 80%。調查的分析師事實集預計 SK 海力士本季度與上年同期相比將虧損約 12 億美元。
中國在 NAND 閃存和 DRAM兩種主要存儲形式上嚴重依賴三星和 SK 海力士。中國競爭對手尚無法大規模生產科技產品所需的先進存儲芯片類型。在北京五月禁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的某些本土公司購買美國美光科技公司的存儲芯片后,中國的依賴度變得更加大。
根據 TrendForce 的數據,三星約 40% 的 NAND 閃存在中國生產,而 SK 海力士約 45% 的 DRAM 和 30% 的 NAND 閃存在中國生產。TrendForce 表示,第二季度,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合計占據 DRAM 市場約 96% 的份額,以及 NAND 閃存市場約 62% 的份額。
美國主導的其他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措施將繼續限制韓國在華工廠的未來走向。華盛頓在美國《芯片法案》補貼計劃中附加了所謂的“中國護欄”,限制接受資金的企業在中國的半導體投資超出設定的限度。
在美國的敦促下,荷蘭和日本已禁止向中國出口制造先進芯片所必需的設備,其中包括 SK 海力士用于在中國生產 DRAM 的設備。
里昂證券駐首爾高級分析師桑吉夫·拉納 (Sanjeev Rana) 表示,根據可能批準的設備類型,這兩家韓國芯片制造商將能夠將其在中國的業務升級一到兩代。但是,他表示,這距離業界最先進的技術還很遙遠。
臺積電目前在中國東部城市南京運營不太先進的芯片工廠。4 月,該公司表示正在擴大生產舊 28 納米芯片的產能。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